歷史思辨問題

簡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(外儒內法)

小結: 論及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這一段歷史,就不得不提及董仲舒。武帝曾征問三則問題,董仲舒以三篇策論作答,也就是著名的’‘天人三策’‘,董仲舒以儒家學說做為基礎、陰陽五行為框架,兼採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,建立起一個新儒學思想系統。天人三策中提及’‘天人感應,君權神授’',成功樹立統治者的絕對權威,不直接否定君主的政策,改以天象示警,與儒家提倡的民貴君輕有所背離,彰顯出法家思想被有意地在外頭包上儒家的外衣。司馬遷史記中的酷吏列傳記錄了漢代二十一名酷吏,其中僅武帝一朝便有十八名,反映出武帝雖以儒家思想為本,但與當時酷吏之盛、執法深苛的情形,前後充滿矛盾, 亦反映出武帝仍效仿先秦採法家之術治國。

滿漢八旗兵入關最成功政策

1.祭孔尊儒
2.延續科舉制度

小結: 自秦漢以來,儒家成為社會的價值觀主流,明代朱元璋最初參與明教起事,後聽取劉伯溫之建議,和明教劃清界線,因為宗教形式的起義,是為儒家所謂的異端邪說,而後朱元璋採取祭孔和拜訪各地大儒的方式,獲取儒家認 同,將其塑造為一位賦有天命的真龍天子,滿清的多爾袞,正是複製了明太祖成功的經驗,滿人進而得以 15 萬八旗兵便成功入主中原。除此之外,'‘入中國則中國之’'的政策也是很重要的一環,不在乎血統,而在乎文化。

馬克思主義入主中國的原因

  1. 知識份子救亡圖存的危機意識
  2. 知識份子經世致用的儒家傳統
  3. 五四運動的影響(新文化運動,1915 陳獨秀辦新青年->批判儒家)
  4. 馬克思主義建立在批判西方資本主義之上(反對階級社會)
  5. 加拉罕宣言的影響(廢除中俄間不平等條約、歸還領土、魏金斯基來中宣揚共產主義、從西方式革命走向東方式革命->從城市革命走向農村革命)

比較毛澤東和洪秀全(四個相同處)

1.兩人皆是出身農村的平民

2.兩人都是失意落魄的知識份子

3.兩人均動員農民從事一場社會革命

4.兩人堅持的意識形態、信仰,與中國傳統文化沒有淵源

小結: 毛澤東和洪秀全的起事,一個成功,另一個則失敗,歸咎其原因在於起事方法不同。毛澤東利用了馬克思主義,成功獲取一部份傳統儒家知識份子的認同,進而減少來自社會中的反抗力度,最終得以推翻中國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。洪秀全則利用宗教起事,一開始就和傳統儒家知識份子站在對立面,後來曾國藩就以傳統儒家價值為號召,動員地方鄉勇組成湘軍,成功撲滅了洪秀全的勢力。

分享到